站内公告: 广大佛友在阅读净土网文章的过程中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

热搜:大德开示  临终关怀  经典轮疏  实修念佛

当前位置:首页 - 祖师言教

念佛时口出光明的祖师--善导大师
来源:当代佛教发布时间:2013-03-12 09:21:27 点击次数:

        

  念佛时口出光明的祖师

  善导和尚,是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出生在隋末唐初之际。那是我们佛教发展最兴旺的一段时间,也是八宗的祖师辈出的时代。
  
  善导大师,按有关记录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当我们看到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是阿弥陀佛应化在这个娑婆世界,在我们震旦国,跟我们震旦国的众生对机说法。他一生的示现有神通,有大神通。比如说,他念佛一句,口中就有一道光明出来,念十句就有十道光明。所以皇帝都称他为光明大师,称他住的寺院叫光明寺。
  
  善导大师建立了中国净土宗的理论基础。他以楷定古今的气概为《观无量寿佛经》作了《四帖疏》。在这部书里面,对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念,对用通途教理诠释净土的观点,给予了驳正。比如当时的别时意,那都是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念佛不能今生往生,是为未来往生作个远因,这叫“别时意”。善导大师批驳了这个观点,念佛是当生往生的,只要愿行具足。对三辈九品、对九品往生,也跟其他注经家有迥然不同的观点,是站在净土宗特别法门的根本理念立场上所诠释的。
  
  善导大师一生,对净土的弘化,法缘很盛。在长安一带,马路上行人见面都在念阿弥陀佛。在那初唐、盛唐之际,是中国各方面最好的时期。他弘扬净土,令众生产生厌离心,确实非常的有成效。所以在他那个时代,跟随他读净土经典,念阿弥陀佛,得念佛三昧的人数众多。他在弘扬净土念佛一法当中,不谈玄说妙,一生以专修专弘作为本份,而且用艺术性的方法来弘扬净土。西方净土变,就是从善导大师开始的。采用这种绘画、艺术的形式来传扬净土宗。有时候他也用雕刻的形式来传达佛的慈悲,云门的卢舍那佛,是善导大师监制的,他成了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上石雕佛像的一个典范,非常精美。透显出佛的睿智、慈悲,很庄严。
  
  善导大师实际上也是一个大通家了。然而他不谈玄说妙,只在真诚、恳切、平淡、切实这些地方,来教我们修念佛法门。尤其是特别谈出持名念佛,开显出净土三经,都是教我们持佛名号。为了令一切众生能够成办往生之净业,他提出专修和杂修的这个判言,提倡专修。他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经来修行的就叫正行。那么专修里面,身业要礼拜,就礼拜阿弥陀佛;口业要称叹,就念阿弥陀佛名号;要读诵就读诵净土三经;要观想就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供养就供养西方三圣。他把这个作为五种正行。五种正行里面又分为正定之业和助业,这五种里面专称佛名为正定之业、正业。礼拜、读诵、供养、观想属于助业,助成持名念佛成就的这个行持叫助业。那么无论是正业、助业,这两者都属于正行,修行净土的正行。除此之外,修行其他的法门的都叫杂行,又叫杂修。对这么一个判分,印祖在这里特别赞叹,这样开示的专修和杂修的利弊得失,利益未来众生,功德无量无边。这里对专修,身业专礼,印祖诠释得更广一点:身业专礼不仅仅就在那儿顶礼喽,包括围绕佛像的绕佛,以及在一切处不放逸的去顶礼、去绕念,这都属于身业专礼。口业专称,主要是指专称弥陀名号。但是你诵经、持咒,能够把经、咒至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也属于专称。这种解释就更宽泛一点,也是符合道理的。你不要念其他的经咒求其他的经咒的利益,你把一切经咒都至心作为往生的资粮,也属于专称的范围。如果这样专修的话,那么往生西方就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里面都不会漏失一个。为什么呢?由于这“随顺佛愿故,心能专一故,心不旁骛故”。那杂修,杂修就是你念念佛,又兼修其他的种种法门,把修其他种种法门来回向往生,这属于杂修。这样杂修呢,因你修行过程当中心不专一,不是纯一的,所以很难得到净土的利益。这样一百个人杂修,难得一两个往生;一千个人里面,难得三、四个能成办往生。何以故?他“不顺佛愿故,心有间断故,心不专一故”。所以这就叫“疏杂之行”,很疏远,很杂。所以这样的话,这叫“金口诚言”,无异佛说啊!“千古不易之铁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印祖劝勉周孟由、周群铮二位居士,以专修来利益自己,又以专修的方法来普利一切众生。自利利他,才叫深报佛恩。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