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广大佛友在阅读净土网文章的过程中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

热搜:大德开示  临终关怀  经典轮疏  实修念佛

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净土类》无量寿经笔记
来源:当代佛教发布时间:2016-11-28 09:06:21 点击次数:

        

  六十年九月九日起

  无量寿经讲述提要 徐醒民

  佛说法,必有因缘,後人流通佛法,亦须因缘,否则不契机。今讲此经之因缘:一者,台中同修皆是学净土者,学经须先学净土经,以奠其基。善果林是净宗道场。二者,净宗专经三,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後来祖师又增普贤行愿品,与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称净土五经。已讲阿弥陀经与念佛圆通章,以及普门品,为西方三圣经。故今继之讲无量寿经。三者,净土五经未讲者,应尽先讲。

  无量寿经,有阿弥陀佛之因地修行、证果、度化众生与诸佛不同,创造极乐世界等史事。

  他经如说阿弥陀佛,开始即讲阿弥陀佛,此经开始先讲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之事实,故学此经,可知两尊佛之历史。

  此经尚有重要性,他经但教出世法,如何修行、证果等,至於学者应重之因果,皆不讲,以其学出世法,已明因果故也。此经仍讲世间因果,故甚为需要。

  经之内容大概如此,再说入中国之时间。

  佛经传入中国,有徵者为後汉明帝时。有二:八大人觉经、四十二章经。後又译佛遗教经。曹魏时,传来佛说无量寿经。此经亦是後汉时来中国,译,未刊行,乱,散佚。至曹丕时,第二次译,至赵宋,计译十二次,「五存七欠」十二种中,有七种已佚,五存中,最善本为康僧铠译。八大人觉经,八条、四十二章经,采摘自各经。遗教经後来,为出家人说法。後正式经典为无量寿经,最先接受即净土法门,此为佛之大慈大悲。

  历来讲此经者,皆讲此译本,余四种文理难会。当时译者皆是文豪,然汉、魏文深奥。此经之译文,想必非印度康僧铠所能为,乃当时大文豪之笔。

  法华、华严、楞严、金刚诸经,皆着名,然皆後来传入中国,无量寿经传入中国,实为在前。此经传来既早,又是净土法门,故必须学。

  中国讲经分二大派教义:一为「法华五重玄义」,一为「华严之十玄门」。今讲此经若讲五重玄义或十玄门不适合。此经在法华(姚秦、隋之间),华严(唐时译)之前来中国,不可以玄义、玄门之科判来判此经。

  佛法有小乘、大乘之别,有显教、密教之别,此经是显教,是纯粹大乘。

  小乘修行法,自修身心,严守戒律,不管他人,结果证阿罗汉。大乘自始即自行化他,结果成佛。净土是大乘法门,小乘人关门念佛,不能往生。无量寿经等净土之经,皆是大乘。无量寿经,不为小乘人说,为发心学大乘者说。

  大乘有二种:一为渐、一为顿,渐修如步登楼梯,顿修如乘电梯。「小乘」回小向大,任劳任怨,谓之「渐」。若自始即学大乘,如今之台中同修,学大乘、净土,即是「顿」法。

  无量寿经,渐、顿大乘根人皆可以闻。

  释经题,此为读释,不按往例选一题解。佛说,此经为佛说,宝贵。无量寿,以证果所取之名,有无限量之寿命。十二种译本中,亦有译为阿弥陀者。阿弥陀含义广,一切无量,无量寿单指寿命言,佛之法、报身皆无量,应化身有量。经,贯穿常、不变。

  译者:曹魏康僧铠。

  学佛法福慧双修,首为「寿」。今听无量寿经,大家皆无量寿。

  讲无量寿经,老同修暨学讲者须注意,此经一切组织法与他经不同,如与他经同样讲法,则乱。何以?大部经来中国最早者为此经,彼时法华、华严(五重玄义、十玄门讲法皆不适此经)皆未来,文字在汉、魏间,古奥,经又无科判,又是大经,此与他经不同之要点。

  其中不同处有二重要点;学经者必须注意:

  非净土道场,绝少讲此经,净土道场讲亦不多。经有序分,有二:一通序、二别序。通序,六种成就(信、闻、时、主、地、伴),又名证信序,证明此经为可信者。此经证信序不同,如是我闻一句即为证信序。证信序後为别序,又名发起序,听经者之启请,此经如是我闻以下皆是发起序。

  通序、别序、科判等非译经者译成如此,乃後之讲经者分析方法,汉魏时,不明此等方法,迨至隋朝净影寺慧远法师(小慧远)始加注解,此经五存七欠,至今注解更不多见,讲经者自定科判可也。

  其次特别处,为阿弥陀经之发起序自长老舍利弗至无量诸天大众俱,甚短,他经亦甚短,此经发起序特长,将与会大众(无量诸菩萨之行为)介绍甚详细。其用意在叙清净大海众菩萨(此经即清净大海众菩萨经),他经皆叙某一尊菩萨(弥陀经、普门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此经特将清净大海众菩萨之因地、果地详叙(诸位非阿弥陀佛,非观音、势至,乃是清净大海众菩萨,曾受菩萨戒者),教学者从之学,无量寿经特别处,十分之一讲诸菩萨之行为,足够吾人随学。

  昔人讲此经,十之九找不出头绪,发生甚多误会,此经早期翻译,文字好,然段落未替後人设想,专注重文字。

  此是新道场,有旧底子,善果林新闻者,闻经者有新、旧二种同修,故在讲时,兼顾二者所需 (一自基础讲起,以适应新修者,一讲学理,以适应旧同修) ,学讲经必须知文理,文以载道,不知文理,何以明经。

  佛法兴,地方兴。各处兴难,台湾转,台湾兴难,台中转,余甚望台中佛法能继续下去,诸位男女同修发心学经,余当抽暇尽其指导义务。

  我闻如是,

  此句为佛经之符号,印度外道甚多,各有其经典,皆有其符号,例如今日宗教祈祷之後必念「阿门」。印度当时外道经典常有「阿欧」为符号,佛说法四十九年,示灭度时,弟子悯尚有甚多众生未得度,如王舍城九亿人,仅有三分之一闻佛法,此时阿难尊者(多闻,尚未证果),动凡情,悲哭。阿 楼驮谓尚有大事,须请佛开示,不可续哭。大事者:一、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住世,以何为师?二、佛不住世,诸弟子以何为住,心安住何处不移?三、教团人数多,难免龙蛇混杂,提婆达多,善性兄弟、马夫等,佛亦治不了,何况佛不住世,如何治之?且为度众生亦不能逐之,如何共居?四、外道各经皆有符号,佛经之首,应置何字?此四事与吾人有何关系?佛所行皆为众生示范(佛一举一动,皆为後人模范),此四问为後人留下范围,凡有佛法,即有团体,有团体,即须注意此四事。在团体,须存好心,不扰他人,须辨佛经之真伪。如解冤咒、血盆经皆伪经,佛门常念之。佛答:1.佛灭度後,以戒为师2.心安何处?住於四念处。如观受是苦,能如此则不攀缘,观身不净,众生迷真我,认身为我,身最不净3.云何与恶性比丘共居?默摈。此有极大之妙用。4.佛经之首置「如是我闻」四字。今之伪经亦置此四字,然其内容不如是,真经内容必如是,以科判辨之自得。不论出家在家,此四者皆有重大关系。

  一时,

  佛讲经不在一处,各国各代历法不同,中国明朝尚曾用回回历。

  佛住王舍城,

  城有一山。

  耆\0崛山中。

  字音读法不同,耆读其,\0读摄,崛读区,皆从今音。

  大比丘众

  回小向大者。众,僧。

  万二千人俱,

  人数众多。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皆是地上菩萨,或将登地,神通已俱足。

  其名曰,尊者了本际

  开头为五比丘,了本际即\0陈如。以下念经文。

  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劫宾那,尊者大住,尊者大净志,尊者摩诃周那,尊者满愿子,尊者离障,尊者流灌,尊者坚伏,尊者面王,尊者异乘,尊者仁性,尊者嘉乐,尊者善来,尊者罗云,尊者阿难,皆如斯等上首者也。

  名字多与弥陀经上首同,如斯等,为万二千众之上首。比丘後,再列菩萨,为何如此,前已说与阿弥陀经。

  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

  普贤、华严三圣,菩萨之首,妙德即文殊,慈氏即弥勒

  此贤劫中一切菩萨。

  二十小劫一中劫,四中劫一大劫,四中劫即成住坏空四时期,住劫(今即是) 名为贤劫。何以贤名?此劫中,娑婆世界有一千尊菩萨成佛,此一千中未必无诸位,不可自暴自弃,普贤、妙德、慈氏等大菩萨即在此贤劫中成佛。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

  贤护、名。正士,即菩萨,行八正道,不走错路,正知正见。

  以下念经文:

  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

  此十六尊菩萨,在贤劫中不能成佛,但须良师益友。尊普贤为良师,尊其所行。

  具诸菩萨无量行愿,

  其余菩萨。愿,愿力。行,六度万行。无量无边菩萨,即具无量行愿,皆学。

  安住一切功德之法。

  德,自己存心。功,利益众生之事,心时刻安於此处。此即清净大海众菩萨经,应如此学。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无量世界,现成等觉。

  菩萨以後,为十六正士,正士亦名地上大士,但非等觉。皆尊普贤大士之德。

  此经开始,我不讲头绪,其特别处,赞叹与会菩萨之修行果位作风等等,此皆他经所无者。此道场已讲完西方三圣经,此经为清净大海众菩萨经。

  闻此经须注意段落。

  游步十方:此等大菩萨并非在一处,十方皆去。

  行权方便:善巧方便,契机度众。

  入佛法藏:藏,佛法之总汇,一印、法、二戒皆已入之,故能行方便。

  究竟彼岸:彼岸不生不死之岸,已了生死。究竟,已彻底了生死。

  於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到那一世界皆是修行,菩萨度众即是自行,当生即成等觉。弥陀经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往生西方,一生补处。此是多劫修行而得。此是前面各菩萨之结束语。

  成等觉,尚未究竟,仍须成佛,如何成?两种人成佛,一类是由等觉成 (修至等觉始能成佛),一类是已成佛者成,已成者乘愿再来,化身来此,示现成佛。

  有谓往生西方即是成佛,於经无据,违背教理。

  成佛多在人间,人身难得,其好处,得人身始有成佛之机会。迨成等觉,则能游行十方。修净土者往生西方、休息,待成佛,不修净土者,则赴何处?六欲天中有一兜率天,是成佛之休息所。继释迦来此成佛之弥勒菩萨,今即住於兜率天。

  等觉之境界,与佛同,法身般若解脱皆具备,若以法身入世度众,众生不见,若以化身入世度众,则世间为之扰乱,有神通者,佛不许炫耀,炫则犯戒,凡炫耀神通者皆非真佛德。其神通,为变魔术,骗人而已。故大菩萨来人间必须示相成道(入胎、出胎等),表面有七情六欲,如常人,内心不动,生老病死皆是演戏。修净土者断见惑,往生有把握,到西方断思惑,即无隔阴之迷,何况大菩萨,已断尘沙惑。

  菩萨示相成道,或谓八相,或谓十相,此经计有九相。

  处兜率天,弘宣正法

  一、处兜率天,在此天亦不休息,为此天众生弘扬佛法。

  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二、来人间,机缘成熟,示入胎相。

  从右胁生,现行七步。

  三、出生。

  何以从右胁生,须开生理学,中国古书亦有此记载者。出胎即能行。

  光明显耀,普照十方。无量佛土,六种震动。

  生即有光明。

  六种震动,喻如有人身体甚康健,走於地板,地板为之震动。又咳声可震屋籁。佛来世间,天地为之震动,然甚为安祥。

  举声自称,吾当於世,为无上尊。

  释迦牟尼佛下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下生即能言,中国大有人在,如轩辕、黄帝,生而能言,科学说不通者甚多,科学但能说常事,有普通事,即有例外。

  释梵奉侍,天人归仰。

  佛降生,天龙八部即来供养。此皆出生之相。生即有神通,可现丈六金身,但不如此现。孔子降生,亦是麒麟送子,五老降庭,九龙吐水。

  示现算计文艺射御,博综道术,贯练群籍。

  四、为示现此等相,孔子亦有六艺之学,外道之符咒,百家不以为然。

  游於後园,讲武示艺。

  释迦牟尼佛能射透七铜鼓,举大象掷於城外。示众生,众生有各种艺能,度众生,必须皆会始能度之。孔子授徒弟如子路,文武皆备。玄奘大师孤身万里,通各国言语,无学何能如是。大师所收弟子窥基,为唐之尉迟敬德之侄,终日美女武器,後从大师学唯识,吐血,弘扬佛法,度众生,谈何容易。

  现处宫中色味之间。

  五、为现在家之相,有此事即有此苦恼。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

  六、为悟世出家

  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舍珍妙衣,而着法服。剔除须发,端坐树下,勤苦六年,行如所应。

  所行皆有成就。

  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七、为感吉祥(樵夫)敷草,降魔,树下成佛。此段文长,讲得快,若细说,八相成道,必须讲三天,吾人未至等觉,不熟记亦无妨。此段示相,家,其字从宀心豕,出家,一切舍之,专心学道。放光招魔之意,好事难成,不受魔难不成佛,必须不退转,始克有成,学佛者遇有挫折,魔障必须降之。

  释梵祈劝,请转法轮。以佛游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执法剑,建法幢,震法雷,曜法电,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觉诸世间。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0怖,莫不归伏。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0。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萨记,成等正觉。

  分卫:出去化缘

  此段示转法轮。轮压草石皆平,众生邪知见,闻佛法皆灭。各种法器之音,雷雨风电,皆比喻佛之法音。世间黑暗,佛说法则放光明,各世界皆震动,各处魔众皆不以为然,率来佛所,邪知见为网,闻佛法破网。凡夫在五欲六尘,闻佛法开悟,坏其欲\0。又拥护佛法,亦是救度众生。

  前讲佛八相成道,各大菩萨,亦皆八相成道,或有讲十相成道者,此经九相成道,或有佚句。此经译本五存七欠,五译本各不同,後经北京夏老居士会含五种,然段落仍看不清。

  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

  成道後,出来分卫即是乞食,丰馔得丰盛之食。贮功德,布施者,自获功德。福田,食物皆生於田, 福亦生於福田,受施者即是福田,有四福田,八福田,三福田,此是佛之福田,名恭敬福田。布施者,供佛,佛之福即加被布施者。中国无乞食制,众生如何种福田。福田除佛之恭敬田外,父母亦是福田,名报恩田,是第一种,其次为悲田 ,贫苦人或众生遭杀厄,救济之,即种福田。故孝敬父母,救济苦难,日日皆种福田,日日得福。

  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受布施,应为布施者说法,说法之前,现\0天,令众生欢喜,视其根机说法。三苦是苦苦、坏苦、行苦,察众生之病苦,予以说法,此法即是药。

  显现道意无量功德。

  众生为何有苦,为何轮回,为其不知佛法(未得道),故须为之说解脱痛苦之法,以及解脱生死之法,闻法之後,始能作功德。

  授菩萨记,成等正觉。

  闻法者皆得道,而後能行道,作功德,成菩萨,授菩萨记,此成菩萨者,授记其在何位。得菩萨尚未究竟,必须成佛,成佛为等正觉。

  示转法轮竟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

  此为示般涅盘,涅盘俗语谓之死,其实佛无死,示相此相而已。佛家谓之入灭。灭度,原不生灭,示现。为何示现灭度,此一段时期之有缘众生已度尽。故云拯济无极。诸漏,有烦恼,即有漏,漏入生死六道,度有缘者,已消除其诸漏。植众德本,本德,种种功德,修行须修善根,即明心见性,另须行善,福慧双修。一切事皆竟,故入灭。

  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示八相成道之菩萨,具诸功德,微妙难量,到十方各佛国,普现道教,为众生说解脱之道。此方众生见赠财物则感激,见赠善言,则不听。诸布施中,法布施为最,惟法能度其解脱生死轮回。

  八相成道竟,作一段结束语,赞叹。有四条:

  一、化现行修不以迹求:菩萨一切不着相,行如不行。世之阴功阴德,其功德最大,若所行善,为他人知,是为阳功阳德,必得其名,得名,是一种报酬,功德消其一分。阴功德不受报酬,故大。佛法重无相布施,三轮体空,布施後,不存心:无能施、所施及施物。为何如此?真欲了生死,必须三轮体空,如不欲了生死,亦不妨传名,但仅得人天小果,享有漏福报,无法超出轮回。金刚经无四相,有四相,不得般若,不了生死,以有此四相,即有贪\0痴慢疑五种烦恼。如布施与人,自以为非我布施彼不得救,则为贪,受施不感激则\0,行善反增无明,故三轮体空重要。台中莲友,皆求了生死,故须如此说,若在其他新道场,则不能说如此了义法。台中同修近年固然退转,然亦不可自暴自弃,今之学佛不外求了生死,与福报,了生死百分不得一,求福报者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然台中同修每闻佛法皆有数百人,甚为不易,足见有善根。深植其根,惜肥料少,生长太慢。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

  故云然,此即第一段赞叹,修,即自修。行,行出来,无秽,不着,则不染。

  二、其次,应机示现,善巧自如:众生是何机即用何法,须善巧。故经文云:

  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

  幻师:变魔术者,变各种样子,为男说法,则变男,为女说法,则变女,契机故也,观音大士三十二应身,即为此也。

  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本学,佛法,自行化他之法,皆明了。既明了,即能自由变化。

  三、利众圆满:发如此心,故能利众圆满,经云:

  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

  贯:一切法以一线贯穿之,谛即真理,安於自度度他之真理,受度之众生,无不感化。

  四、现处广处众和:众生心理各异,三人以上相处即闹意见,夫妇亦有不和者,不有忍耐,惟有闭门不出,六度须有忍辱,故地点广,尚须处众和,经云:

  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愍伤众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无量大千,皆现之,见各方众生,皆谦和,无贡高我慢,恣者放肆,何能度众生。

  此四种赞叹结束八相成道。各经列出菩萨名即已,此经叙菩萨之行甚详,吾人学普贤,观音学不了,但学清净大海众菩萨可也。

  以下十三条:

  一、上宏:必须弘扬佛法。

  菩萨经典,究畅要妙。

  经典之要妙义,为众生畅说,众生始得利益。

  名称普至,道御十方。

  所至人皆知之,以佛法教化众生,以道领导,十方皆去。此四句为上宏。

  二、能宏:他人不能,自己能宏。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

  只要发心,依佛法行之,则得诸佛护念,余每逢讲经,必请三宝加被。佛所住,菩萨皆已得住。

  佛所办之事,我亦已能办。

  大圣所立,而皆已立。

  大圣与佛齐,所立之事,菩萨亦能行。

  如来道化,各能宣布。

  佛能宣扬佛法,我亦能之。

  三、下化:

  为诸菩萨,而作大师。

  自众生至菩萨,我皆为其大师,如为十行,即可为十住之师,十地可为十回向之师。

  以甚深禅慧,开导众生。

  禅定智慧,有深有浅,此是甚深者,以之领导众生学。

  四、能化: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供养诸佛。

  佛法之本体真理,皆须通达,不仅佛法,众生根器,皆须通达。不知根器,不能说法,不但通众生相,游各三千大千诸国,言语风俗各不同,皆须通达,如为佛国,必须供养佛,为彼佛之侍者,如西方之观音来娑婆,即辅助释迦牟

  尼佛。

  五、广学:当一日菩萨,即须上一日学。 不入灭,则终日学。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坏裂魔网,解诸缠缚。

  化身如电之速,到他国,法不如彼国之菩萨,则畏。一切无畏,须有法。幻化、说法度众,必须变化。学佛不成,即因有魔障,众生遭魔障如网,须有方法破魔,众生或遇缠缚,为之降服,解救出来。如此,因有学问,故必须广学。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於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

  此经译於曹魏,文字无科判,直译,中外文法不一,难解。

  此一段文,与会菩萨八相成道已讲竟,今讲菩萨之行业,分十二段,上周四已讲五段,今自权实起讲。

  权实:行菩萨道,已讲实。本性放光,有实智,谓之实。度化众生,方便说法,谓之权。必须自己有真实工夫,始能为人说法。实智必须开悟,少了佛法亦是小悟。行菩萨道难,说法因人而异,必须会种种方法,是为权智。菩萨求学难,菩萨以下为缘觉、声闻,依四谛法断见思惑,可证罗汉,依十二因缘修断见思习,可证辟支佛。断见思惑後,方能修十二因缘。菩萨法尤高深,菩萨决不能学声闻、缘觉。佛法成就为法身般若解脱。声闻只得半解脱,尚未成己,何能成就他人。成就既须三种,中小乘只得半解脱,般若法身未得。解脱亦仅得一半,得三种解脱者为大乘。三种解脱,一为空,对众生言,无众生,众生由四大五蕴诸缘而现之假相,金刚经无众生相。众生空,如认四大五蕴之法为有者,为有法相,即是执法相,对空犹未认识彻底,仍有障碍。四大五蕴之法,亦是缘生,皆是假相。知众生,万法皆空,即得一切智。如此,是谓入圣流。佛经谓此为空无自性,众生无本性,五蕴四大亦无自性。明此理,烦恼可减十分之三。二、既无众生,何以人人皆见有众生?此是因缘和合法,因缘即四大五蕴,汝知其为因缘和合,即知因缘法,因缘散,则无之。但知此理,智慧仍不彻底,必须知「因缘和合」亦是空,如风是空,风之吹来吹去亦是空,空无自性,连因缘亦是空,是名无相。三、修佛法,能否以佛法加於自身,而谓有所得?亦是空无自性。心经:无智亦无得。智,拿不出来,得亦无有。知空无自性,自无求得之心。此是三种解脱,解脱是心,心不净即不解脱,八识田中仍有种子,即不脱轮回。心中恶善皆缠缚,恶牵入三途,善牵入阿修罗人天等,皆不离轮回,得此三解脱为大乘法门。以下念经文。

  菩萨超越声闻(小乘)缘觉(中乘)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三解脱)(三昧,定於此法,即三解脱大定)。善立方便得此大定,可度众生(度无量众生,心无度众生之相),显示三乘(能以三乘法因机而说)。

  知三解脱後,则知万法真空之理。人人有心,心觉悟为佛,迷为众生,心迷心悟仍是心,并无曾变,为此瓷碗盖,以布包之,瓷盖未失,此瓷盖喻如佛,布喻如种种烦恼、分别知见,包之而後,则不谓佛,但佛性仍未失。明此理,则知佛性不因学佛而得。讲因缘果应分清,有烦恼分别者,有佛性者,有含之者,佛经中所云,但指佛性而言。结果必有原因,吾人之心,并非由他人造因,亦无果。烦恼覆心,心未曾染,未曾减少,去烦恼,亦未曾因此净,因此增多。证据,心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经文当中有二字「中下」,有问题。

  於此化终,而现灭度;「化终」二字,他本「中下」,余但能讲「中下」,无法讲「化终」。化终,是将大小乘度化终了。此讲法难,改「中下」好讲。此由「显示三乘」句而来,等觉菩萨所度为大中小乘,对於此中乘与下乘,而说涅盘法,生灭法。常云,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生死即涅盘」一语,不能随便说,程度不到,闻之则不求了生死矣。误为死即是涅盘。此处不能不讲。生死即涅盘是大乘地位。何谓生死?投胎为生。寿终为死。涅盘即不生不灭。诸位如不明本性,若不修净土,则永不出轮回。不修净土,纵修一万万年,不明本性,亦不出轮回。心性有生死否?若云有生死,心经云不生不灭,何谓耶?心既不生不灭,此不生不灭,即是涅盘,原来即是涅盘。故可云无涅盘。念经文:

  於此中下(在三乘中,对於中下乘人),而现灭度(为其说涅盘,对上乘人不讲):大乘彻明心性,如为其说有涅盘,则为所笑。

  亦无所作:涅盘何不为上乘人说,因其无造作,无因也。

  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涅盘亦无结果,不起清净,不灭,即不染,一切平等。

  此为权实,对声闻讲权法,原无涅盘,权讲有涅盘,对大乘人说不生不灭之实法,必须广学,始能普度。

  入定:学佛必须入定,念佛得一心不乱,即入定,得定即发现神通,事事皆通,念经文:

  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

  汝等但学念佛三\0。若当大菩萨,必须学无量三昧,汝等念佛三昧一种尚未成,故力量轻。

  诸根智慧,广普寂定。

  得百千三昧後,六根变,种种智慧亦发现。回脱根尘,慧光独耀,凡夫六根自障,得定,六根即是定。得定即有大智,广普寂定,普,无量无边,万事万物皆在汝定光中。行菩萨道,必须入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入藏:法门无量誓愿学。必须深入经藏,始能智慧如海。经文:

  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行菩萨道之经典必须学,深入经藏,则明华严,华严遍一切土,无尽藏,约华严三昧,而後宣说经典不感矛盾。诸位修净土者,余在内地闻经,讲华严、楞严、六祖坛经皆大骂净土,即因其未深入经藏,未得华藏之理,智未开,自相矛盾。余劝人修净土,并讲楞严、华严,楞严不谤净土,华严尤发扬净土法门。

  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先讲菩萨德能,八相成道、行业计十二条,已讲七条,今讲入藏。

  入藏,菩萨须明佛法,三藏十二部皆为藏,多学经藏。菩萨法藏:佛法有大中小乘,声闻小乘,缘觉中乘,菩萨大乘,必须知度众生之方法,必须深入。法藏即一切佛法,合名为藏。有一部经,学之,则明一切藏义,此即大方广佛华严经,各经之理皆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皆包括殆尽。今余在慈光图书馆讲八十华严,须十六年始讲竟。必须深入法藏,始能明华严密义,即是华严三昧。三昧即定,尽虚空遍法界之事皆了解。若得此三昧,则得各家经理,可宣扬演说一切经典。否则讲不全,必须按祖师之注,祖师皆得华严三昧。

  以下讲见佛:

  此处见佛与普通不同,学菩萨,必须断惑,不断惑则为第六识虚妄分别,语不实,断惑後则为实语、如语。见本性即是见佛,见法身佛,见佛即破惑。佛性光明,自性亦须放光,始能光光相照,见法身则知报身、化身皆由法身而出。

  住深定门,

  吾人静坐入定,功夫浅,若功夫深。则不问行住坐卧,与客寒喧,无一而非定。此即深定,住深定,永远如此。

  悉\0现在无量诸佛。

  入深定之菩萨,悉\0现在十方无量世界诸佛。现在者,过去佛现在不在说法,未来佛尚未来,故云现在。

  一念之顷,无不周遍。

  无量无边恒沙世界诸佛,同时悉见。深入经藏则得华严三昧,则能演说一切经典。此是大菩萨,吾人无能为之。然往生西方,清旦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比此少之又少,此是大菩萨,彼是彼生尚未证果者,知此义,则讲弥陀经时,所讲又能深入。一念之顷,注重顷字。

  济诸剧难,

  见佛亦在度生。济,救济。剧难,大灾难。大者何?原子弹、火、水、刀兵,皆非大灾难,如证道,皆可不受。佛所度之大灾难,为众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人死後,九百九十九人皆入三涂。俗人以小灾为大灾,大灾反不介意,不知了生死是为大灾难。人想了生死,唯有佛法。闻佛法亦不易,真了生死之佛法难闻,在台中同修一闻佛法即是了生死之法,惜乎掉以轻心,主因余在此二十余年,闻之太易,人皆重难轻易。今劝诸位,生命终了,何去何从,有无把握,若知往生西方,已难得,西方如何往生,有无把握?诸位一日离佛法,即大危险,不离佛法,纵世界大乱,亦无害。大灾难,如无机缘闻佛法,即是大灾难,以永在轮回不得解脱故也。大灾难有八条:一、堕三涂,佛法难闻,虽佛菩萨亦入三涂度化,如在地狱者,闻一字忘一字,佛菩萨为其写阿弥陀佛,写一字,消灭一字,得益太难。生人道,为盲聋\0哑,仍难闻佛法。纵非盲聋\0哑,闻法又易退心。又有世智辩聪者,贡高我慢,讲现实享受,亦大障碍。又北瞿卢洲享受太好,不能入道。生长寿天,不得解脱。皆是剧难。佛皆济之。

  诸闲不闲。

  诸闲者,人天二道可得小安,谓之闲。如余今者无疾病无逼苦,可谓安闲。不闲者,三涂众生。佛皆能救济。

  辩才:

  菩萨入定入藏见佛,已博学多闻,则得辩才。

  分别显示真实之际,

  等觉菩萨皆度小菩萨,吾等初机无福遇见。真实之际即是本性,等觉菩萨度人,可明白示见本性,始能了生死。了生死,除净土法门,皆须断见思惑。修净土念佛得一心不乱,亦断见思惑。念佛如不明理,得一心即断见思,然通法不明理,如何断惑。

  得诸如来辩才之智。

  得真实之际,令人入道。有问答,必须具辩才,此辩才得自诸佛,诸佛之辩才出於智慧。菩萨既见诸佛,故能得之。

  入众言音,开化一切。

  任何众生言语,皆能演说。讲经亦不须翻译。

  度世:具如上程度,始能度化众生。度众生出世,此是大事。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世间法,不了生死者。此诸菩萨一言一行皆是法,皆超过世间法。今余在此讲经,大家必谓为出世法,外间卖花生者,必谓世法。然大菩萨虽卖花生,亦出世法。不会者,虽读经,亦世法。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菩萨无时不存度生之心。

  於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

  一切事,皆是度众生。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庶类即众生,不请,众生无善根,不知启请。又说法虽好,众生不听,作不请之友,众生虽不请,亦去为友度之。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群生即众生,群生不得度,即其责任,须负担之。

  护法:菩萨兼护弘法、护法之责,不分出家、在家。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先接受持甚深法藏,始能护之。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一、先护自己不失

  二、宏正法之道场,不图名利。能令人了生死者,即应护之,如此始能使佛法不绝。

  十二条已讲完,以後二段赞叹,一为赞慈悲:

  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授法眼。杜三趣,开善门。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於诸众生,视若自己。

  迷昧众生,如盲,授以法眼,杜其三途,施诸众生以不请之法,如孝子之爱敬父母,众生不度,如自己不度。

  三、赞菩萨之智慧:

  一切善本,

  然以培养善根之佛法,为善本。

  皆度彼岸。

  一切善本皆能度到彼岸。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

  能度众生,因悉获诸佛功德。

  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明,明达。圣者,地上菩萨。七地菩萨以上,不可思议,何况得佛之功德智慧。

  二赞竟,以下结束语:

  如是之等菩萨大士,不可称计,一时来会。

  以上诸大菩萨大士,当时来参加此会。

  ◎大教缘起

  观念正说因缘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此经分出段落,易於明了,前已讲一、二篇,今讲第三篇,前为序分,今为正宗分\0大教缘起。

  大教,教,法门。佛教有若干法门,此属大乘,故云大教。缘起者,事起必须因缘。此经如何发现,为何说此经。谓之缘起。

  此篇分四大段

  第一大段:现瑞启请。

  释迦牟尼佛在此会先现瑞相,以兆好事。聪明人见世间一切现相,则知後来之果,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知所转变。

  现瑞相後,聪明人遂启请,佛必俟人启请,始为说法,以重其法,惟阿弥陀经,不待启请,以此法门无人知请。佛特别慈悲。以下讲经:

  尔时世尊:即释迦牟尼佛。

  诸根:即六根,五浮尘根可见(净色不可见),意根不可见。

  悦豫:欢喜。吾人欢喜以眼、口、鼻而已,佛全身可以笑,意笑。内外皆喜。

  姿色清净:姿,态。色,颜色。清净光明。人在欢喜时,面部光泽,清和明净。

  光颜巍巍:面、身皆有光。以上现三种瑞相。

  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尊者知佛将说何法,承受佛之意思。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此即启请。

  阿难问所见者:

  瞻观殊妙:平日未见过此瑞相。

  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

  此尊者所见之三瑞相。

  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要,超绝无量。

  尊者见佛,外诸根,内意,皆悦豫。佛之威仪容貌皆显耀出来,超过一切。以往皆比不上今日所现者。

  未常瞻\0殊妙如今。唯然大圣。

  从前未曾见过。唯然,自陈所见确实,大圣,称佛。

  第二小段:念言佛念:料想佛心中所念之事。

  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

  住:一定。料想今日佛一定有奇特之法。

  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

  世雄:亦是赞称佛。住,心之安住。诸佛之心在何处?世雄之心亦在何处。

  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

  第三赞:世人不见善恶祸福,何也?心不明也。佛为世间之眼,示世人以光明之道。为众生之导师。

  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

  世英,世间之英豪。最胜之道,此道无能胜之者。

  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

  天有五:一、皇帝称天子,二、诸天,三、净天,罗汉出三界,六根清净,所居为净天,四、菩萨义天,五、佛第一义天。佛为诸天所尊。此为汉时用语,後世渐不用。行如来之德,法身为体,德为用,行如来之德,即以诸佛之德能施用。

  去来现在佛佛相念,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